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四章 又杠上了 (第1/1页)
正主来了。 李真也非常识相的噤声不语。 只等朱元璋进入皇宫大殿,李真就跟叶云同时上前行礼。 只不过叶云是站着的鞠躬。 而李真就是切切实实的匍匐跪拜。 朱元璋步履匆忙。 看到殿内的叶云,又扫了一眼座子上冒着热气的茶水以及跪在地上的李真。 便觉得叶云必然又跟李真开了一场小团体的座谈会。 至于谈什么。 老朱其实也是心知肚明。 再加上朱元璋对李真还可以。 觉得这家伙聪明伶俐,又听话懂事。 至于叶云这个富可敌国的金钱树。 朱元璋感到有些无奈。 又在内心深处有些隐隐的敬重。 朱元璋了解大明朝的内外舆论。 他已经听说,叶云压制沈万三,成为了大明的财神。 沈万三的产业如今已经被叶云打击的大不如前。 到底是落伍了。 甚至在西北地区,一些经济相对于落后的地方。 不少老百姓还打造了叶公祠。 这就有点无法理解了。 叶云年纪轻轻,就有了生祠? 这比他老朱还要成功! 可是朱元璋又不得不佩服。 叶云是叶氏集团的人的领航员,掌舵者,也是大明金融兴衰的晴雨表。 更是他朱元璋治国的财力担当。 是仰仗。 朱元璋走到龙椅上坐下。 叶云这个时候才发现燕王朱棣也跟着老朱进来了。 这是什么情况? 老朱打算撮合一下两人的矛盾? 正当叶云思索的时候。 朱元璋扫了一眼情绪低落的朱棣,又朝着叶云咂了咂眼睛。 旋即大马金刀的洒然说道:“马怀恩,李真,你们先退下,朱棣和叶云进殿,咱有事要跟他们谈!” 这已经很明显了! 宣府军镇跟北方蒙古的鞑郸部的事情还没有得到解决! 朱元璋在朝堂上与其听那些官员们吹吹打打,索性直接找来燕王朱棣跟国公叶云展开三人小会议室了。 就在马怀恩跟李真打算退出去的时候。 朱元璋当即喊道:“等等。” “陛下还有何事?” 朱元璋神色恍然,对马怀恩说道:“你且把陈光弼给咱叫来。” “对了,让他把航海图册也一并带来!” “是!” 叶云神色豁然变得雪亮。 神色狂喜道:“陈光弼归来了?” 陈光弼跟吴随一样,都是叶云的好基友。 陈光弼是资深的航线测绘者。 水准是大师级别的。 吴随则是大明第一批觉醒航海头脑的南方将领。 也是李真刚才所说的负责宁波卫的将领。 现在两人都传来了佳音。 吴随在宁波造船跟训练海军都做的不错。 陈光弼则是带来了测绘的成果。 这对叶云而言绝对是一个喜讯! 朱元璋微微颔首,算是回答了叶云的问题。 直等殿内的内侍离开之后。 朱元璋才语气庄严的说道:“你们可知咱为何要在朝堂上让你们两人反省吗?” 燕王朱棣闻言,当即跪下:“儿臣让父皇失望。” 这两天朱棣也冷静下来思考了事情的经过。 宣府边阵发生的事情,确实也有他的责任。 但是谁会想到宣府军的总兵竟然会被蒙古人给策反啊? 不过朱棣也从北方军镇得到消息。 宣府兵变的事情,其实主要是总兵的主站。 这一段时间,不少士兵已经纷纷逃离叛军的序列,返回宣府。 真正投靠蒙古的只有八千多人。 有些时候事情冷静下来之后,影响力也就会随之降小了。 叶云无动于衷。 朱元璋神色肃然的看向叶云。 叶云这才故作惶恐的说道:“陛下政务繁忙,所以让臣等冷静。” 朱元璋:“……” 这话还怎么接啊? 打也打不得。 骂也骂不得。 但是他确实是政务繁忙。 西北瓦剌那边,大明灭了六万瓦剌骑兵。 瓦剌现在还铆足了劲想要整大明呢。 北方蒙古那边鞑郸人一直在交战。 宣府那边的事情虽然影响已经进一步降低了。 但是毕竟战事还在持续。 需要大量的兵力跟军饷粮草往前线运输。 除此之外,还要下海跟扩展商业圈。 到处都是钱! 虽然老朱每天眼睁睁的看着财帛入库。 但是花出去的速度,真的是让他这个大明皇帝都感到rou疼。 除此之外就是每天批阅大量的奏折。 老朱这样的九五之尊,基本上都是996,活的跟社畜也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了。 在这样的高强度劳作之下,即便是开局一个碗,身强力壮的老朱也觉得脑壳嗡嗡的疼。 他真的是分身乏术。 这还是在叶云的建议下组建了内阁。 如果按照正常历史上朱元璋那一套,撤销宰相内阁的话。 估计老朱现在早就已经化为冢中枯骨了。 但是如今的大明家大业大,就算老朱有内阁大臣们协助处理政务。 无奈大大小小的事情还是堆砌的烦不胜烦。 有时候内阁的官员们还在深夜会找老朱倾诉高压力工作的烦恼。 问就是一个字,人员短缺。 但是朱元璋听了之后也没有办法。 朝廷能够处理各种事务的专业高素质人才真的是太稀缺了。 但是朝廷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的需求也太大了。 蒙古地界上,瓦剌跟鞑郸都在坐大。 朝廷的精英正在陆陆续续的去往北方。 …… 所以叶云总结的也没有问题。 朱元璋确确实实是忙的险些半身不遂。 甚至他都想要扩大内阁,除了左右宰相之外,再额外搞四名分管其他事务的副宰相出来。 毕竟,再不筹备的话,他恐怕要累倒在龙椅上了。 朱元璋收起冗杂的思绪。 1 身形靠在龙椅上尽可能的让他的整个身体都处于放松的姿态。 这也可以缓解他心身上的双重倦意。 随后朱元璋看着两人问道:“蒙古境内的事情如何处理?我要你们各司其职。” “如果你们有所遮掩或者隐瞒的话,以后咱就不需要你们分忧了。” 朱元璋说的话很强硬,也算是刻意的表露一下目前彼此的身份。 他是皇帝! 下面这两位哪怕折腾的再牛掰的人,都是臣子。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现在皇帝这么问,明显就是想要迫切的听到最实际也是最能解决问题的答案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