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黎明[此间的少年]_我想创立一个社团(清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想创立一个社团(清水) (第1/2页)

    55

    羽然进行了半小时的语言暴力后,姬野挂断电话。羽然不是所有时候皆扮演淑女;她实施暴力时,可以极太妹,一度是姬野见过的最危险的不良少年。

    以往,羽然亦曾在电话中对姬野发脾气。倘若她在一通电话中对姬野发脾气,那,算上羽然态度良好的通话时间,姬野不曾撑过十五分钟。

    姬野不确定这次自己为何等了三十分钟之久。如果他在羽然说完该说的话前挂断电话,羽然有时会再打过来,变本加厉。又有时,羽然发送文字消息或邮件,用克制却冷厉的语言表达对姬野的谴责。

    也许,他是好奇羽然还有什么见解要发表。也许,他是预感到自己即将与羽然绝交,在通过延长通话时间延缓绝交时刻的到来。也许,他是在希望羽然停下。

    往常,羽然发完脾气后,情绪会平和、安静。随后,有时羽然会主动安慰姬野,有时羽然会应姬野的要求,对姬野说几句好听的话。

    这是很常规的发脾气流程。不过,同时,这也是很套路的施虐模式。后来,泡学进入公众视野,泡学实施者被发现常采用这种情感虐待办法。这种机制亦常见于萨德马索克活动;萨德马索克活动中,暴力部分结束后,攻会对受进行事后安抚。

    但,出于某些彼时姬野未探明的原因,在与羽然绝交前,姬野从未判断羽然有——与性无关的——施虐倾向,亦从未严肃怀疑羽然的性偏好包括施虐。姬野将性幻想与对现实的认知分割得清楚。只要羽然不承认,姬野就不会当真以为,【萨西摩尔·槿花】笔下的内容是羽然在现实中对亲密关系的爱好。

    八月三十一日的第二个电话,发生在羽然对姬野的“最后通牒”后。姬野未及违反羽然在“最后通牒”中提出的条件,然而,羽然还是让“最后通牒”中的威胁成为现实,以彻底解决问题、以绝后患。

    彻底解决问题,代表羽然不该主动停手。

    羽然将姬野推下悬崖。她的目的是让姬野“死”——或者说,精神崩溃到无法对羽然与吕归尘构成威胁。她必须望着姬野坠落。她不该飞下悬崖、抱起姬野、飞翔。

    56

    飞,都是从坠落开始的。

    57

    很久以后,项空月对姬野说:“人能不能活下去,在于人有多想活下去。”

    姬野深以为然。

    被迫面对“死”时,姬野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不想“死”。由于没有人会来帮助他,他必须自己想出办法、自己从羽然的精神攻击中恢复、自己凭借现在的精神状态努力升学。

    处在绝大的孤独与危险中反而使他的思维清明。这是诡异的现象。

    没有人会来帮助他。所以,示弱不再有用,“卖惨”不再有用,求助不再有用。如果他想活下去,他就必须寄希望于自己、相信自己。

    首先要做的,是考虑如果升学结果不理想,自己该怎么办。从前,姬野颇抵触探索这些——认真研究本科的规划,只会让姬野在无法实现这些规划时,更失落。姬野更不想了解一些他看不上的学校——他不愿设想自己未来将就读于那里。

    不过,他必须冷静地搜集资料、分析,必须在脑海中模拟自己处于最好的地方与不甚好的地方。

    58

    羽然读过一点心理学,告诉姬野运动可以产生血清素,而血清素能改善情绪。这时南淮已开始实施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因此,高中第三年,姬野不用应对许多他不擅长的科目,课表中只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语文照例被放弃,其余几门不甚耗费姬野的时间。高中第三年,重新分班,班主任从先前的语文老师换成了一个可通融的。姬野遂能成功请假,翘课、早退去校外运动。运动完毕,姬野骑车到喜欢的南淮街区自习。时值南淮的秋天。南淮的秋天生机盎然,比南淮的春天少见雨与落叶。秋天是这座城市最美丽舒适的季节。

    读本科时,姬野回南淮看望中学老师。初中的语文老师让姬野解释二手文献中提及的德里达文学理论——后浪推前浪,对德里达的浅显理解,彼时,已经成为初中生课外活动的一部分。中学时,姬野不认为自己与任何语文老师对付过,但本科时的姬野与曾经的初中语文老师交谈融洽,再不介意初中语文老师曾如何批评姬野的作文。不过,这是后话。

    姬野不是所有时候皆能使自己运动。他精神问题的症状之一,是对许多活动的兴趣衰退,且精力不济,无法开始做事情。他仿佛处在一种被抽空的状态,曾经近乎本能、可以轻易完成的事项,不再是本能。

    在出现精神问题前,“活下去”之于姬野,从来不是一项需要勉力完成的任务。从前的姬野被认为有不错的自我管理能力,热情地对待很多事,不需要家长与老师费心、即可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好。现在,这种自发、自动的机制仿佛被摧毁。

    59

    西门也静曾对姬野说:“我不明白,为何精神问题,不被认为是残疾。有精神问题的人明明无法做到许多正常人能做的、很基本、很关键的事。为什么他们没有被提供一些类似无障碍通道的支持措施——譬如,一个他们不会被各种话语刺伤的环境?”

    西门也静很讨厌的一类话语,被她称为“捧杀”。有些人认为西门也静的数学、物理很好,便吹捧西门也静,然而,吹捧者对数学、物理以及学术界的了解,并不足以让他们对任何人做出那样高的评价。

    “他们说,我未来能拿诺贝尔物理学奖。”西门也静说,“诺贝尔没有数学奖。我想,我该庆幸这些人不知道菲尔兹奖是什么。与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菲尔兹奖相比,我的物理、数学水平,大约仅相当于幼儿园毕业。他们这样说,很刺激我。这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