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盛唐单篇】入梦明我相思忆(李杜) (第7/9页)
,终朝独尔思。--杜甫无法再思考别的,他忍不住从早到晚,不论什麽时候想的都是李白。 真的好苦。 李白的行踪飘忽成谜,有时在某地引起SaO动,有时或是隐匿下去。 曾经有好友孔巢父自长安归游江东,即将往禹x一地探访,杜甫听闻李白也在该处,真是欣喜若狂,几日几夜不曾阖眼,心道上天终於怜悯他,给他得到李白音信的机会,作诗「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x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道尽刻骨相思,只愿李白有回覆,他想,李白一定会懂他文中感情。 然而巢父还未动身,李白的书信已经千里而至: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30页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杜甫读信时,嘴巴一开一阖颤抖不已,尤其当他读到「思君若汶水」一句,心想那汶水永流,李白对自己的感情,必然也是货真价实,随着泉水长流不已,顿时百感交杂,心cHa0翻涌,一阵头晕,膝盖都要软下来。 杜甫有两小儿在家,宗文T贴懂事,宗武好动活泼。杜甫读信时,把宗文、宗武都吓了一跳。宗武前去搀扶爹亲,紧紧地抱住爹亲的腰:「父亲--不要难过!」宗文见杜甫涕泪满衣裳,从小到大何曾见过父亲这样?赶忙入内叫母亲过来安慰父亲。 杜甫不断摇头,心想李白为何如此绝情?两人分别多时,李白就这麽一封书信,寥寥四十字,多麽令人痛心啊! 他只得一读再读,读了又读,直到泪水晕开李白龙飞凤舞的手笔,他才慌忙地以衣袖拭乾,一首小诗却早已被晕化一半。 杜甫怎麽看都不够,只好将信纸按在x口,好生安慰自己:「不是的,不是的,青莲人在齐鲁,多遥远的距离啊,送信着实不便,定是耽误了时程……放心,定有下一封信!」 谁知道,杜甫日夜期盼,等得堂前的花都谢了,信使却是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捎来一封来自李白的信,哪怕杜甫寄得再多都杳无回音。 就在杜甫思念至紧之时,李白在金陵下扬子江,於石头城寻访故友崔侍御史,这位崔御史曾与李白同游凤凰台,两人相会非常畅快,令李白铭记在心。 李白迫不及待要见到崔御史,作诗形容自己寻友时的焦急与渴慕:「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他思念催御史竟然已经狂烈到不会怕羞的地步。 3 他也的确顺利见到崔御史。崔御史对他很是热情,正事都不g了,成天与李白「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 李白似乎忘记了一切,忘记国家大事,忘记寻仙求道,也……忘记了杜甫。 转眼间十年过去,杜甫依旧默默无闻,倒是李白闯出许多名号,为众人所称道。 李白受江南山水x1引,毅然南行。在扶风结识了一名壮士,不过几日,两人便成了意气相投的好友,食共桌,寝同席,一点也不输当年与杜甫的热络。尤其那壮士同为习武之人,与李白时有切磋,刀光剑影下,辉映两人肝胆相照,两颗心更形贴近。 李白非常喜欢这位扶风壮士,虽然这豪士之所以会与李白相遇,是由於洛yAn沦陷於安禄山之手,南下避难的缘故,然而与李白相处的这段时间,不但一点也不似避难,反而携手遍览美景,登览大好山河,成了平生第一快事。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Y。 别人战火的战火,逃生的逃生,杜甫也在这些人的行列中;至於李白,这一行往东吴进发,身旁有才子相陪,意气相倾山可移,足见扶风壮士令李白为之心折,想必这段日子过得惬意之至,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 拜别扶风壮士,李白先是与前宰相李林甫之nV道士李腾空有了暧昧关系,而後於梁园结识宗宰相之nV宗氏,一首〈梁园Y〉缔结金玉良缘,使两人结为夫妻。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时的杜甫,也正在四处流亡,携家带子的同时,并没忘了给李白写信,李白是他的空气,这十年来,写信给李白成了他不可或缺的习惯。 写完这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以後,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其实杜甫早就对李白的回信Si了心,有的没寄出还算好的,多的是一封封乞人送过去,却半点音信也无。 杜甫惓惓系念,相思缠绵,对李白那份刻骨磨人的闲愁,怕是李白本人不知道罢。 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杜甫本来以为如此一来,终朝难忘李白的窘境能稍微纾解一些,却是越见战事浮夸,越是在意李白,就怕他受了风寒,或是为J人所累,还是旅程中出了什麽差池。 音信飘缈间,经过杜甫不懈打探,终能闻得关於李白的只字片语,听闻他尚且安好,四海为家,杜甫总算放下高悬的一颗心,换得一夜好眠。 --没关系,你好,我就好。 杜甫戚然一笑。 3 听闻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乘舟失坠,生Si未卜,杜甫终於崩溃。 他不能接受!李白作了什麽,何以苍天如此待他? 青莲,青莲……!生不见人,Si不见屍,叫杜甫情何以堪! 认识杜甫的人,都知道杜甫关心李白得出奇,李白的噩耗一传出,随即有许多人来向杜甫报信。 向来不信苍天鬼神的杜甫,这一听,连日来烧香祭祀,花果供养,道观古刹一一寻访,不求长乐未央,只盼修得今生薄福再与李白相会,否则…否则…李白就这麽Si了,自己也会Si不瞑目。 JiNg神紧绷之下,杜甫已经许久没有睡好,他的眼皮沉重,JiNg神疲惫,但是每当他躺在榻上,思绪就飞快穿回十年前齐州的秋夜,他与李白单衣共被,T温相互传递,心向彼此靠近,没有哪个时候是b当时更紧密结合的。 年轻的自己太过天真,总以为天下没有难成的事,孰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能不能再会李白,已是他生平夙愿,连这都无法达成,又谈什麽「安得广厦千万间」? 夜sE朦胧中,天街小雨润如苏,雨声淅淅沥沥,如此惆怅。自从听闻李白的噩耗,已经过了几日,杜甫无法数算。 他总是在夜半惊醒,x口阵阵紧痛,唯有握紧李白在石门所赠之诗,才稍有舒缓。他不想再惊扰妻子,於是在书房独坐。 同样的红烛,曾经他与李白在西窗下相视而坐,杜甫静静凝视李白用剪子剪下烛泪,那时的李白一定就与自己同样,不怕夜晚漫长,只怕蜡烛有熄灭的时候。 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今物是人非事事休,独对红烛,眼前没了李白温润的容颜,李白的一颦一笑只能追忆,几分若有似无的寒意在书斋中飘荡,更觑得杜甫的寂寞。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早从去寻李白那时,杜甫就知道,自己与李白合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从没想过自己能对一个人诉尽衷肠,深深的感情烧灼着灵魂,使他痛苦辗转,这镂刻的思念要生生世世随他轮回,无计可除。 恍惚间,杜甫伏在案上入梦。 梦境迷离,如初见的紫红袍,李白足蹬长靴,腰系宝剑,长鬓飘飘,一双眸子琉璃火似的莹莹烧着,清郁夺人,杜甫才看一眼,魂已被慑走大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