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琼花落(和尚X书生) (第3/4页)
天机,得以证道。这辈子我却未曾出世,反先避世,与所谓避人之士有何异?」 「再年轻的时候,我也什麽都不管,却不是因我悟了道,而是因我狂狷。如今,我快老了啊,不想抱憾而去。今夕复何夕,今夕何其多?我最怕哪天,忽然就没了明日。」 师弟静静听了一会儿,眨眨眼,看似有了困意,直到我话声落下,方道:「Si即是生,生即是苦,你竟贪恋着生,这是你的造化啊。师兄,这一去,你还回来麽?」 「或许去个一年半载,我也将同你一般索然而归,因这空门的日子太舒坦了,岂是凡俗可b?」 「虽云如此,那汲汲营营的凡俗,仍是在召唤师兄你前去。」 师弟深深吐了口气,像是十分疲累,他语重心长的说:「老话一句,人无信而不立,师兄请千万记住自己所言,莫在外头迷失了。」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这一去,竟是七个年头不见,回望我对师弟信誓旦旦的约定,倒显得我乐不思蜀了。尘世啊,尘世,这W浊之世,当真值得我抛却师弟、抛却红叶寺,继续留恋下去吗? 可Ai的小师弟若是个聪明人,就不该记得那约定,也不该继续等我。一个转念,我又想,他就算继续留在红叶寺里修行,也非是为了我,而是因他自身悟道有成,既是如此,又与我有何关连? 升官发财後,烦恼的事甚多。我过惯清闲的日子,乾脆什麽都不管,为此,妻子每天都会责骂我。会与她继续生活,一来是她替我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小子,二来则是不管她Ai怎麽骂,我都能忽视她。 有时,我总忍不住的想,还是与师弟一起的日子惬意,每天晚上,他总是静静的躺在我的卧榻边,一个字都不曾多说,哪怕撞着他,m0着他,他也不曾把他醒来,不知是刻意忍着,还是真睡得人事不知。 随着日月流逝,头发不知觉间变长了,我刻意拨了些浏海来掩饰戒疤。这戒疤总在提醒我,人间非是我之归属,山上才是我的家园,但是与我有血缘的家人如今都在京里啊。是我亲手背弃了五戒,也如同我师弟所云,背弃了「桃花源」,既然如此,我又哪来的脸回去。 在京城,我有房有马,有妻有子,每晚就寝时,当我拉起床帐,却觉着彷佛少了什麽。明明头下垫的是玉枕,盖的是合欢被,衣衾上还绣着花,b起山里的粗糙简朴,b起师弟给我缝的破烂补丁,竟然有种说不出的违和,好像这生活本不该属於我。 一回,妻子坐在客厅绣花,我一踏进门槛便说:「你这nV红手艺是该传授。」她停罢针线,抬头一问:「夫君,你说传给谁呀?」我猛然想起,是了,师弟在山上,妻子往哪里给他教习? 自我离开已有七年,不知他的戒刀用得熟不熟悉,针线缝补的手艺有没有变好,自行调理的膳食是否曾毒坏了肚子?想想,这些都是执、都是念,我这个粗鄙的俗人,岂能抱着一车俗念,回到佛门清净之地?自是不该,不得。 当天夜里,吃罢元宵,我正在露台吹风赏月,妻子推开窗牖,向我欸了几声。我回头问她何事,她道:「相国寺请了一位师父讲习佛法,说是不远千里,自山林野岭而来,人们瞧他有清气、有才调,与一般僧人特别不同。我们许久未曾听讲了,不如去瞻仰下大师风采。」 刚喝过小酒,浑身发热,我拿把蒲扇搧了搧,道:「佛法你也听得多了,尝言一X圆通一切X,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摄。佛说的法门有八万四千种,就是耗尽一生也听不完全部,这些个事儿,讲佛缘、顿悟,假若有天忽然懂了,又何须听再多的法?」 妻子十分好辩,忙争着说:「听了也许不懂,没听就什麽都不会懂啊,没听过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吗?这都是工夫啊。」妻子要与我辩论,我本是欢喜的,可惜双方路数不同,无法公平讨论,兀的还讲到工夫论上头。 妻子又说:「什麽一切水月一切摄?我还千江有水千江月呢。夫君,你不懂,我太久没布施了,心里总有些不安,去听说法还在其次,重点是去向寺庙布施,积Y德!」 我想,就你这神神鬼鬼的X子,能证道才怪呢!可她不是个明白X子,不好向她说明白话,我只好把话闷在肚子里。回思我与师弟初见那时,把他亏得可凶了,他却是一句不骂,也不记恨,就他这点温顺X子,也b我家婆娘好太多了。 我本是个出家人,不强求妇人替我生娃,如今已有了娃,再归入山林里,只要能有个人作伴,像师弟那样的就挺好。 我陪妻子先到镇子上的夜市逛了一圈,替娃儿买了几个灯,回头再抱着娃儿,跟婆娘往相国寺里听佛法。也没想慕名而来者无数,快把槛子踏破了。我听前边儿围观的姑娘们猛往人群里挤,说:「这大师生得很是俊俏,怎的落入空门?」「许是官场失意,你没听说过,这每年呀,有好多没考中的,都抛家弃子,上山隐居呢!」 瞧我听的,原来这些人都贪图出家人的美sE,才来佯装听讲,怎麽好呢?我可未曾被这麽称赞过呀!我费尽力气,挤入最前排,终於见到台上那佛友,竟然是我师弟。 师弟端坐在蒲团上,手捻一香珠串,一身猩红sE的袈裟。他皮肤甚白,眉目清秀,五官JiNg细,一袭红袈裟笼在他身上,不知是否我心X吊诡,在我看来,竟有些冶YAn,尚,不保台下人们也看得心X浮躁,佛X淡薄。 以他修行的岁数,头上不该只有一个戒疤,但因他唯一的师兄离开了,他额上就只会有那唯一一个香疤。我毁伤他发肤就算了,那印子还一辈子都不会消失,而我丢下他不管,算是造业。 案上馨香已备,师弟轻啜一口茗茶,抬头准备讲习,一抬眼,目光倏然与我对上。交会间,我只觉心中平平静静,杳无纷扰,相较之下师弟却瞠目结舌。此时我能放下,便无甚是不能放下的了,而他不能放下的甚多,显是他修行还不到家。 夜里,我先叫马车带妻小回去,自己则夜访相国寺。我叫住一个在外头扫落叶的小沙弥:「烦你为我通知下你们师父。」小沙弥进去通报一声,随後着我进入。案前蒲团与清茶已备,室内香烟缭绕,静坐在案後的师弟与我印象中又有极大的不同,是了,已经七年过去,人怎能不改变? 他一手紧捻佛珠,一手b了个请的手势,一时并不抬头看我,只温吞道:「师兄,好久不见,甚是思念,请坐,请用茶。」说话多有疏离,模样很是生涩,一别七年,虽我仍牵挂於他,他却不免与我成了陌生人。 我在蒲团上坐下,与他打过照面,我双手合十,他亦同样,彼此闭目点了头,我们各自道:「阿弥陀佛。」我没问他为何不离开红叶寺,他也没问我何以不归,兴许是问题没有答案,亦不需答案,最重要的岁月早已荏苒而去,失去的珍贵事物太多,余下的相形一b,只显得飘渺虚无。 茶香与焚香的清烟在室内缭绕,茶香味极为熟悉,是他亲手泡的碧螺春。 一方清冷的月光自窗棂入照室内,觑得师弟苍白的脸更加憔悴,良久,他轻叹一口气,游丝般的说:「原以为师兄在神京无忧无虑,於是我了无牵挂;不想师兄尚未不惑之年,却是白鬓添生,看得我不胜惆怅。虽一人在山上,一人在山下,到头来,又有何差别可说?」此番说来,反而他在山上,也过得并不舒心,这又是何故呢? 我鲜少照镜子,倒不晓得自己早生华发,更稀奇真有这麽明显,让他一眼就看见了?我招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