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日晟天朝陨落之章 第二话 艺丰之路 (第2/10页)
百年後的今天,这两国的文化传统还是保留至今,见证了文化延续力对国家的组成有多重要,是吧?湘綉阁下。」 维礼湘綉:「是的,身为艺丰人,这样的文化传承,一直都是我国的骄傲,也是因此,虽然我们国土不大、军力也不强,还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摇。」 戴坚国志:「两国之中,北方的伽蓝就如你我所知,是以噶玛万莲宗为国立宗教的国家,一直以圣灵子转世的特殊宗教仪式继承统治权,但对当时的太宗而言,伽蓝实在太过遥远,相关的一切事物,有很多流传,不一定是真的,也无法求证,所以太宗的希望,就落在西方之国艺丰之上,在史上,艺丰一直是个很弱小的国家,不断有外敌侵占、并吞,更二度亡国,但每当占领艺丰的宗主国弱化,艺丰人民就会立刻重新建立组织,再度复国。了解这点之後,太宗决定亲自走一趟艺丰,於是他将国政交给弟弟後,亲身前往艺丰求教。」 「是啊!是啊!所以我们现在在走的,正是太宗的求贤之路啊~想起来就感动啊~」,一旁迎合的是大儒馆教化馆馆长李.维仓,其工作是晟朝教课书的编辑与教育制度的订定。 「我也有同感,重温古人曾经经历的事物,能做为今日之镜。」,监察馆馆长独孤.文娟也同时应合,监察馆长是位蓝发紫眼的中年nVX,面容清丽、举行优雅,其职务是对还是考生身份的後备官员做评分,观察其言行举止并从中选出才能与品德兼优者入阁,也会持续对各级官员入阁後的品德修养、违规犯纪行为进行监察,也就是所有的官员都要经过她这一关,其职权不容小觑。 维礼湘綉:「听各位把我从小生活的艺丰说成什麽神秘国度一样,感觉真是很奇妙呢!」 戴坚国志:「湘綉阁下,那是因为这五百年来两国间交流不断,当然感觉不那麽神秘了,但在五百年前的那时候,艺丰虽不像伽蓝远在天边,但与晟朝发源地关惮yAn州之间,仍是相隔十分遥远,当年太宗自出惮州之後,总计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到了艺丰,位於极西方的贵国,已是我们晟朝人行动范围的最西端,由此以西,是高入云际的山群和万年不溶冰所形成的冰雪世界,没人上去过,是吧!」 维礼湘綉:「你们都对艺丰好了解哦!感谢、感谢。」 李维仓:「湘綉阁下,因为这段大儒馆创建史是晟朝每位儒士的必修课程,要是学不好,就表示没用功读书。」 戴坚国志接着继续:「太宗来到山脚下的艺丰,气候倒是出奇的温暖。进入之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定的农耕生活、乾净整齐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四处林立的书店与学堂,以及路上混居着各种人种,当太宗一踏上这个奇特的国家,他强烈感觉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就在这里。」 维礼湘綉:「哈哈!这真是过奖了,身为艺丰人总觉得艺丰也没这麽伟大呢,你们大晟国的史书似乎夸大了些,其实艺丰也不是完全没有天然灾害和种族纷争的,只是我们很强调儒学做为JiNg神中心价值,所以国祚一直持续了下来。」 戴坚国志:「不不!湘綉阁下谦虚了,文化创造的历史生命力,就是这麽伟大啊!贵国艺丰以仁为中心思想的儒家学论,要求国内凡是五岁以上之幼儿,都要接受儒学教育,强调自个人修养与家庭关系、师徒1UN1I的维持,教育着仁德礼孝的基本教养,大使,这方面我没说错吧!」 维礼湘綉:「是没错,不过这是五百年前的事情了,其实现今艺丰的教育T制有了很大的改变,待各位到了我国,再来与各位慢慢分享。」 李维仓:「一定!一定!这正是我们不辞千里前往艺丰的原因,身为教化馆长,我希望双方能在教育经验方面多多交流,这方面就麻烦湘綉阁下安排了。」 维礼.湘綉:「没问题,我相信艺丰在启发潜能方面的成果,能让晟国的各位朋友学到不少东西的。」 戴坚国志:「很好啊!那可真令人期待呢!不过还是先让我把故事说完吧...........源自艺丰的儒家学论其影响力甚至超出艺丰国境之外,在五百年前就已有许多银发人特地到艺丰求学,传说这些银发人都是雪山中的住民,他们长居於雪山的地下洞x之中,在当时,世人少有知道他们的存在,但他们亦派出留学生至艺丰学习儒学,这也是我晟朝太宗愿意千里迢迢到艺丰的原因。」,银髣人源於西方冻山区,申翟丝一直都是知道的,但藉由儒家总学士长口中说出,则更有感触。 维礼.湘綉:「这个我们艺丰的史学上也有教,说明我国境内银髣族人的来源,还有晟国太宗成宏来艺丰的事,不过晟太宗的事在我们的史书里只是稍微带过,并不很详细。」 戴坚国志:「这样喔,不同国家的史书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啊!好!那我继续,太宗在此停留数日之後,很快就明白到,思想与文化,才是国家永存力量的基石;霸主会Si亡、政权可以推翻、民族会混血,但唯有文化,永生不灭,利用文字所传承的经验法则与JiNg神价值,才是艺丰传承千年的秘密。於是太宗就做出惊人之举,正是史上有名的...」。 「求贤三令!明君三诺!」,一众儒士同声而呼,表示对总学士长的尊重。 戴坚国志:「是啊~这个故事,外面有太多谣传的版本了啊~但还是只有我戴家子孙,才是真正最了解实情的人啊,在当时太宗并非留学生,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移植艺丰的学论模式到自己的国家之中,最快的方式,莫过於雇用当地优秀人材回武庭,於是他在艺丰的大街小巷上贴满了求贤令,所谓求贤三令啊,一令:求善於国政、丰民富国者,二令:明於是非,能辨善恶者,三令:创建经典、传道千秋者。三令既出,能有一项贤才者,赐丝绸、可达二项贤才者,赐宝玉、达三项贤才者,赐h金,一时之间,艺丰人人跃跃yu试,但是太宗求才不随便,问国政,不知山川水经、不知五谷种栽者不赏,太宗问是非,不知法律章程、不知赏罚规则者不赏,问经典,不知历史典故、不知国家兴衰者不赏。数日下来,有一贤者不足百人,有二贤之人极稀,可达三项贤才者无。」 戴坚国志:「在艺丰的日子里,太宗每日应答求才,一天过一天,太宗到艺丰已经快两个月,正想放弃时,戴家先祖戴景祖先以明古通今、广学百科之姿,令太宗心悦诚服,当下跪求贤才一同回武庭,共创千秋霸业,但戴景先祖岂是随便事君之人,太宗求才有三问,戴景先祖亦对太宗也有三诺,诸位,何为明君三诺?」 儒士众人:「一诺、Ai民如子;二诺、勤政不懈;三诺、守礼重信。」 戴坚国志:「不错!不错!众位学士的经典果真没有白读,甚好!甚好!太宗听了大喜,当下立即承诺,如此为国为民,就是我戴家先祖圣贤之德,nV儿啊!无论走到哪儿,都要记得咱们有个伟大的祖先,要以先祖为榜样,努力不懈、督促自我啊!。」 戴颖嫺乐:「好了啦!都不知道说过几十次了,真是......。」 维礼湘綉:「不不!戴小姐,也许你们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