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稳妥 (第1/1页)
茵娘一手托腮,一手摆弄着琴谱,心不在焉道:“那位霍太医可走了?” 容儿忙低声回道:“已经走了。”想了想,又道:“舅老爷和舅太太也将表小姐接走了。” 茵娘立刻坐直了身子,目光微闪。 将这件事透露给表姐,果然是正确的。 表姐被舅舅、舅母带回府严加管束,就是做出什么有伤名节的事也和她们家扯不上关系。 茵娘抛却这几日的烦恼,想到清澜院又恢复了往日的清静,终于能静下心来专心练琴,一时间心情大好。 安氏听说大小姐病愈,特意炖了燕窝,亲自送来清漪院,看望大小姐。 常mama见那燕窝味道清淡又十分有营养,正适合大小姐补身。脸上堆满了笑意。 卫婆子趁机将霍太医开的药膳方子誊写一份,给了安氏。 安氏双手接过,从头至尾看了一遍。 这几张方子十分精细,不仅有火候用量,还有一些不常见的饮食禁忌,就是从不曾做过药膳的人也轻易不会出错。 安氏不由在心里暗暗赞叹,不愧是宫里的太医,不仅医术好,想的也周全。 安氏忙慎重地揣进怀里,每日照着药膳方子预备,十分上心。 就是普通的药膳经过安氏的手,味道也变得与往日的膳食没什么不同,只更清淡了些。 莘娘并没有吃出什么异样的感觉,每顿按着霍太医的方子,药食同疗,没过几日就觉得身体轻松了不少。 卫婆子笑道:“果然府中有人好办事。” 常mama笑着点头,特意走了一趟大厨房去感谢安氏。 安氏想到自己能帮到大小姐,心中十分开怀。 这日,莘娘亲自送走了表弟,像往常一样准备去给继母请安。 常mama怕大小姐再着凉,病情有所反复,忙指点红桔为大小姐多穿两件衣服。 莘娘去请安的时候并没有见到继母。 父亲正坐在东次间的炕桌旁,看回事处为中秋节写的礼单。 这些事往年都是继母安排,父亲很少过问。 许是嫌弃那些礼单琐碎,父亲的眉宇间有着明显的不耐烦。 莘娘进屋曲膝给父亲请安。 永安侯索性将礼单推到一旁,示意莘娘坐。 这时云儿指挥小丫鬟端了四碟下酒的小菜,暖了一大壶极热的酒,一只银镶雕漆劝杯,两双牙箸。 云儿上前收拾了礼单,工工整整地放到炕下,叫小丫鬟将酒菜摆到了炕桌上。 秋檀打夫人歇卧的内室出来,蹑手蹑脚往东去,悄悄掀了帘子一条缝隙,向里张望。 立在外间的小丫鬟们不敢声张,只当没有看见。 云儿眼角瞥见,没有理会,而是笑着向莘娘行福礼,“大小姐来了。” 莘娘微微颔首,与父亲道:“父亲用膳,女儿先退下了。” 永安侯净了手,淡淡道:“不忙,你先坐,为父有话与你说。” 莘娘只好坐到了炕下的椅儿上,立刻有小丫鬟轻手轻脚端上茶来。 几日不见,没想到父亲竟与继母分房而居,用的丫鬟也很眼生,没有一个是在继母跟前服侍过的,想来是新调来的丫鬟。 莘娘静静坐在那里等待父亲用膳。 永安侯却看着桌上的热酒,微微皱眉。 莘娘知道,父亲一向喜饮冷酒,从不饮热酒,她不由看向擅作主张的云儿。 云儿面色没有丝毫惊慌,而是轻声劝道:“书中云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云儿知道侯爷身体强壮,可也不是这样的挥霍之法,从此再不要吃那冷酒了!”语气中透着难掩的娇嗔。 永安侯哈哈大笑,一连饮了两杯,顿觉周身舒泰,不由心情大悦。 即使是烈酒,暖热了下肚,少了些许辛辣,多了几分暖意,又丝毫不影响酒劲。 “你还读过书?”永安侯笑着夸赞云儿:“难为你小小年纪竟想的如此周到。” 云儿语带恭敬道:“我们家托侯爷的福,衣食无忧,家里兄妹多,父亲干脆托舅舅在南边请了位教书先生,我的哥哥jiejie们自幼读书,云儿也跟着些许上过几年学!” 这话永安侯十分爱听。 “哦!”永安侯想了想,道:“爷升你为一等大丫鬟,只管服侍爷,不必理会旁人,今后直接去账房领月例。” 帘外的秋檀听了,当即变了脸色。 侯爷这是将云儿脱离了梧桐院,直接规到了外院。 这个狐媚子,专门迷惑人。 想到日后云儿能与自己平起平坐,秋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愣怔了片刻,忙跑回去报信。 云儿抿了嘴笑,并不得意,只专心服侍。 侯爷略一举箸,云儿立刻拿箸布菜,十分贴心。 父亲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云儿很快能领会。 她们之间已经有了独有的默契。 想到云儿就是来日的阮姨娘。 莘娘并不意外。 西稍间的陈氏却气了个倒仰。她好心抬举她一家,不曾想招了个白眼狼,想重用云儿父母的心思也落空了。 碍着侯爷的颜面,陈氏倒不好立时处置。那周mama经过上次的事被侯爷吓破了胆,行事也变得束手束脚起来。 秋檀气得鼓鼓的,近日没少与云儿赌气,心中十分不服气,一时间又奈何她不得,心里憋闷的很。 陈氏想到长嫂的话,暗暗警醒,强打起精神思量对策。 一旁的秋檀给夫人出主意,“夫人这几日该请咱们家的大夫诊脉了。” 陈氏的身体状况陈氏自己最清楚,她最近心绪不宁,就是哪个大夫来也不会诊出祥脉。 陈氏摇头,“你待会儿去向侯爷要张名帖,就说我这几日肚子时常抽疼,请位宫里的太医给我瞧瞧。” 秋檀连忙应是。 这边永安侯放了箸,云儿一个眼色,立刻有小丫鬟端来铜盆服侍侯爷净手漱口。 永安侯喝了口茶,想到中秋在即,中秋节过后就是父亲的寿日。 最近陈氏又丢了手,对府里的事不管不顾,连中秋的家宴也没有提前准备。 永安侯不得已,打算亲自带莘娘去真武庙看望姚老侯爷。 莘娘自然同意。 父亲能去最好,想来继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去了。 彼时,真武庙住持居住的方丈室里,淳王正坐在那里吃茶,只见房门“吱呀”一声被人推开。 姚老侯爷推门进去,没见到住持,反看到了淳王。 他心里暗道,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方丈室本就不大,座位有限,除了住持坐卧的席子,只余两个座位,一张待客的太师椅,和一个打坐的蒲团。 姚老侯爷笑着与淳王叙礼。 淳王微微点头,起身请老人家坐。 姚老侯爷念着自己与住持是自家人,也就没有见外地盘膝坐到了蒲团上。 他抬眼看去,对面的淳王正襟危坐,笑容温和。 姚老侯爷心里高兴,笑着与淳王攀谈起来。 淳王一一作答,并不倨傲。 片刻后,住持亲自取来白玉棋子回了方丈室。 姚老侯爷瞪圆了眼睛,他惦记这套温润的白玉棋子已经多时了,住持别说送他,就是碰都不让他碰一下,怕他私自拿走,甚至换了地方安放。 今日当着淳王倒是舍得取出来用。 住持看到姚老侯爷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抹警惕之色。 姚老侯爷对着住持亲切地点头笑了笑。 住持看着姚老侯爷略显沧桑的面容,不但没有放松,反倒更添了几分警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