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二回 饮浮梁款待小旧友 望庐山 (第1/1页)
范仲淹见城东南妙果院旁,除却有文笔峰与砚池外,尚有长堤数里掩映与绿荫之下。周遭山环水绕,风光旖旎,遂在此地建郡学1座。 因内植苍柏1十8株,当地百姓便命名为“范公柏”。这日恰逢其莅临此地讲学,只闻他言道: “为官者当时时以民生为念,律己慎行。正如晏子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本官每每于夜寝前,常反思所得之俸禄是否与职责相符? 若符,则可安枕,否则便会辗转榻上至朝阳东升。翌日定设法补救,如此,方觉不负民之重托。 尔等将来皆会成为国之栋梁,亦当效法先人忧国忧民之心。 正言说着,忽见学馆外传来1声马的嘶鸣之声。 其音高亢中带有1丝悠扬。范仲淹不由眉头1皱道: “什么人如此无礼,竟然在此地纵马,扰乱学馆清净?” 言罢,站起身,背剪双手向外望去。 谁知这1望不要紧,越看越像洛怀川。 遂紧忙快步奔了出来,老远便亲热地喊道: “哎呀,想不到竟是怀川贤弟。你不是在东京么,如何便到了这里? 咦,你这匹马倒是与众不同。膘肥体壮,且流出的汗水竟然是如血1样般鲜红,莫非是汗血宝马?” 洛怀川将马缰绳拴在柏树之上,上来便于他1个大大的拥抱,口里还不忘言道: “范老哥,可想死小弟了。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言罢,打从马背上取下4坛好酒,及大相国寺烧朱院的炙猪rou及诸多东京特产。 范仲淹乍见到昔日的好兄弟,心里自然畅快,将其邀到1间雅室坐下。早有弟子奉上香茗,之后悄悄退了出去。 “贤弟,此乃鄱阳独有之浮梁茶。江西盛产茶叶,唐代便有吉州茶、庐山茶、界桥茶、西山鹤岭茶、西山白露茶等。 只可惜,自唐以来,皆喜将茶叶磨成粉末或制成茶饼。 殊不知碾造愈工,茶性愈失。因此我到了此地后,便按照你之前教我的方法, 令茶农将毛竹扎成长3尺左右的茶扫把,将此茶在锅中旋转炒拌。 反复试验后,才得了这茶,果然不损本真之味。” 洛怀川端起茶盏撮了1口茶,顿觉1股幽雅之香沁入肺腑。 再看杯内纤细碧绿的嫩茶芽在清澈的茶汤中轻轻舒展,其上纤细银豪毕现。再配上精美的瓷器,意境十分之优美。 不由脱口赞道: “嗯,此茶形雅、汤亮、味甘。饮罢之后,不禁令人神宜气爽。” 范仲淹闻后,自是满心欢喜: “待你回去之时,每样与你捎上1些,保管你日日念叨老哥。 对了,贤弟,此番你骑着汗血宝马来寻我,可是东京出了什么大的变故不成?” “老哥,实不相瞒,此次千里来此,1为探望您,2来乃是有事相求。” 言罢,便将白矾楼当下之现状,及欲将孔府菜加以精选,再广而推之的想法与范仲淹细细陈述了1遍。 末了恳请道: “倘若老哥觉得此法可行,便要劳烦你修书1封与那孔大人了。” 范仲淹耐心地闻他简述完毕,连连颔首道: “难得你想出这么1个好主意来,如此便将孔圣文化融于菜品当中,老哥务要助你1臂之力才是。” 言罢,当即吩咐人取来笔墨纸砚,运笔在手,唰唰点点,与孔道辅修书1封。 之后,将信件封好,交与洛怀川。 “贤弟难得来1次饶州,不妨小住1晚,明日老哥陪你去趟庐山。 见1见庐山云雾所形成之‘雨自下而上’的千古奇景如何?” 洛怀川本欲拒绝,转念1想,就这样急匆匆而去,怕是会寒了范老哥1片赤诚之心。 况且庐山自古便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谓,自己在现代时,曾看过《庐山恋》的电影,却并未去过那里。 据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是以庐山康王谷为背景创作的,遂连连应诺。 翌日,2人在仆从的陪同下,登上了庐山。 但见山体浑雄,多断崖绝壁,林木葱郁,瀑水轰鸣。 2人1路信步闲游,不觉间便来到5老峰上。洛怀川远望5座山峰并列,俨若席地而坐的5位老翁般,不由慨叹道: 自古天工造物奇, 5峰千姿使人迷。 峰顶虬松呈绝色, 芙蓉朵朵青山碧。 范仲淹闻言,不禁微微颔首: “此诗纯为写景状物,虽无辞藻堆砌,却也颇有意境。 不过说到芙蓉1词,倒使我想起李太白当年在此地筑舍读书时,曾写过1首《望庐山5老峰》,也用过同样2字。 庐山东南5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9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李白号称诗仙,擅于大气磅礴中抒发豪迈之气,岂是我等平庸之辈可比。 范老哥将两首诗并提,实在是羞煞小弟了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