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之火_第二十一章 自我修复之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自我修复之路 (第2/2页)

,小渔是不是很喜欢音乐?”

    “还行吧,在学校里有的时候会听,工作之后就比较少了,我是听也可以,不听也可以,不过今天的那首歌很好听。”

    “你等一下,我找一找……那首歌叫做‘Un,emergenzaD,Amore’,也就是‘爱情急症’。”

    “谢谢谢谢,我现在去找一下。”

    于是卞小渔顺手打开B站,就在那上面开始找歌,找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意大利语,自己之前就有点疑惑,既然是英文歌,为什么自己一句也听不懂?虽然自己的英文基础确实相当一般,不过这也有点太挫伤人了。

    卞小渔在软件上找到了这两本书,真的很好,APP上面就有,自己真的不想买纸质版,一是费钱,二是占空间,搬家的时候要额外多付出一点力气了,一本两本是没有什么,但是假如三本四本,五本六本……卞小渔就感觉有些头疼,时至今日,她的纸质书仍然是当初带到技校的那几本。

    在这一点上,她与宣东淳有比较大的不同,宣东淳喜欢买书,不要说一些找不到电子版的比较另类的书,比如说有一本关于萨满教的,《古老的入迷术》,她很想买,那倒也罢了,即使一些有电子文档的,她也很有冲动要买回来。

    有一回宣东淳和自己阐述内心:“我对好书有占有欲。”

    卞小渔当时便说:“我能理解,不过你可以把这个占有欲转移到金钱上。”不是时常就要说中国经济很危险吗?那就更应该做好准备鸭┓?′??┏

    宣东淳:“好像有道理o╯□╰o”

    反正卞小渔自己是不会买书的,她对书籍没有那样大的渴望,无论怎样经典的书,一说到要她买,马上便有了放弃的打算,再怎样精彩的书也难以激发她购买的欲望,不过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遇到过几次需要如此挣扎的情况,卞小渔读的书——网文除外——绝大部分是主流社会耳熟能详的,相当大众化,APP上面基本都有资源,不像宣东淳,读得比较冷门生僻一点,所以三不五时面对这样的困境,这就是边缘小众的不方便处,看书难找免费资源。

    从那以后,卞小渔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虽然从前很少接触这方面,然而卞小渔也知道,自己的心理是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虽然离开卞家已经几年,然而这些年来每当想到从前的事,内心便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卞庆的形象矗立在自己面前,面孔扭曲狰狞,自己与他剧烈对抗,心中充满了愤怒,还有无力,到最后就想要撕裂一切,那种状态就是处于情绪的风暴之中,特别痛苦。

    她也尽量让自己不要去想从前,只是许多时候实在克制不住,就好像有一个牢笼,自己必须要打破它,才能够走出去,可是却又仿佛永远都走不出去,那是一条幽暗的隧道,深邃不见底,好像没有终点,自己无论怎样挣扎奔跑,都只是仍然困在隧道内,似乎是一个醒不来的梦魇。

    虽然是如此,但卞小渔并没有想过去找心理医生,因为她没有那样充裕的资金,心理问题对于她来讲,毕竟是次要的,如果是身体方面的损伤,她很快就会去看医生,不会拖延,卞小渔认为自己很能分得清轻重缓急,身体情况马虎不得,小病容易拖成大病,要尽早治疗,心疼前面的小花费,后面可能要花大钱,但是心理问题就不是那么重要,甚至不成为问题,毕竟没有哪里出血或者疼痛,那一阵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所以很不必在这上面花钱,况且卞小渔也不喜欢向别人打开自己的内心。

    所以她想到的方法,就是自学心理学,修复内心。

    这个想法在她脑中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都没有付诸行动,一方面是对心理学有一种隐隐的抗拒,另一方面也是她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书,那一次偶然认识了孔瑞英,她便请孔瑞英帮忙推荐书籍,打算就这样自己看看就好了。

    她不会找孔瑞英来倾诉,除了对“兜出底细”这种事有本能的警惕,也是因为这种仿佛朋友交谈,不肯付钱的倾吐,其实是在占孔瑞英的便宜,孔瑞英不同于其她人,她是专职的心理咨询师,自己如果跟她诉说,她自然是要从专业角度来给自己分析的,本来如果是在她的办公室里面谈,这都是要收费的,况且无论专业非专业,把别人当情绪垃圾桶都不是很好。

    自从那一回借棉被的事情之后,卞小渔便下定决心,要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不能对人产生依赖。

    十二月的一天,卞小渔开列了一张欠缺材料单,马云翔接过来看了一看,笑了一下:“小渔的字比从前进步了许多。”

    卞小渔露出牙齿就是一笑。

    梁道云在旁边说:“她买了一本字帖,有空就练字呢。”

    马云翔点头:“这样很好,字还是要练一练的,虽然现在总是说什么‘办公自动化’,可也不是所有的都用电脑打,我们也不用成什么书法家,只要写得工整一些,让人能看清楚就好了。小渔的字现在就很好,从前一看你写的字,我心里就发烦。”

    卞小渔:原来我之前的字体是给人这样的感受,不是改进了一下,都不知道呢,马队也是很能藏话了。

    春节前夕,翁萍发来消息,她家里给她订婚了:“我回到家里才知道的,我爸把彩礼都收了,我当时特别生气,让他一定要把彩礼退掉。”

    卞小渔:“你爸爸怎么说?”

    “他拗不过我,就去退咯。已经是什么年代,还要这样子?让我感觉自己好像货物一样,况且我和那个男的也不熟,怎么就让我跟他结婚?他就算是有一点钱,我又不靠他吃饭。”

    “别太生气了,退掉就好,一年难得回去一次,好好过年吧。”

    “嗯我知道,只要他退掉彩礼,我就不和他吵了,免得我妈也难做。”

    然后两个人又聊了一阵家事:

    “你们也快放假了吧?”

    “明天放假,爽得很,终于可以休息了。”

    “你这个假期又是不出去吗?食物都准备好了吗?”

    “明天出去买,往冰箱里一塞,我又冬眠了。你家里呢?年糕香肠之类弄好了吗?”

    “年糕明天打,香肠已经灌好了,我嫂子昨天拿了家里自己灌的香肠回娘家去,家中也有买的香肠,几十元一斤的,她不拿那个,专门拿我们家灌的。”

    卞小渔笑道:“那肯定是了,自己家里灌的香肠,材料肯定是好的,也干净,外面的再怎样贵,终究不如家里的放心,这样才能够体现亲戚的情分啊。”

    翁萍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两个人又聊了一些别的,翁萍去洗澡,这一次的聊天便告一段落。

    卞小渔坐在床上继续看《心理学导论》,时间过得真快,好像到了季节一样,订婚的订婚,奔向远方的奔向远方,安荷找了一个东北男友,前一阵与男友一起去了东北,当时她和自己说,还讲道:“我一个同事看到我要离开,特别难过,我和他一直都很说得来,他说我走了没人跟他聊天,我就笑,说我在这里也不是就为了与你聊天啊。”

    安荷之前是在一个社区物业工作,负责管道维护疏通之类。

    东北啊,漫天风雪,单纯从景色来讲,倒是很特别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